在日常生活中,人們常常把關注點放在三高上面,其實血壓低的危害也不容小覷,低血壓甚至比高血壓還要嚴重,因此,建議大家多了解關于低血壓的相關常識,當疾病發生時才可以早發現早治療,那么,血壓低的癥狀是什么呢?下面為大家總結幾種常見的血壓低的癥狀當發現這些癥狀時,要及時去治療。

什么是低血壓
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于正常的狀態。正常血壓的變異范圍很大,隨年齡、體質。 環境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變化。由于高血壓在 臨床上常常引起。心腦、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,高血壓的標準世界衛生組織也有明確規定,但低血壓的診斷目前尚無統一標準,一般認為成年人肢動脈血壓低于 12/8 kPa(90/60 mmHg)即為低血壓。 絕大多數低血壓患者(尤其與體質或遺傳有關的長期慢性低血壓)在臨床上并無任何不適,或僅有頭暈、困倦、乏力等非特異性癥狀。 少數(血壓急劇下降者)出現以腦供血不足為主的臨床癥狀,如頭暈、眼黑、肢軟,甚至可以出現暈厥或休克。
血壓低的癥狀是什么
1、疲乏無力
疲乏無力是血壓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,他們往往看上去很沒有精神,而且四肢無力,但是如果休息一下就可以讓這種疲乏的感覺有所好轉,專家介紹,出現這樣的疲勞癥狀很有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有關,而且血壓低也有很大的關系,因此,大家要引起重視。這往往是血壓低最初的典型癥狀。

2、頭痛頭暈
血壓低患者還會出現頭痛的癥狀,尤其對于從事腦力工作的血壓低患者來說,在腦力工作之后頭痛的癥狀更加明顯,再就是,有些血壓低患者還會出現兩眼發黑的癥狀,尤其是突然站起來時,他們往往會站不穩。嚴重的會跌倒,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由蹲位到直立的時候,此外靜止負擔過重的人正常工作也有可能出現低血壓。頭痛與腦部供血不足有直接關系。
3、神經功能障礙
神經功能障礙也是血壓低患者的主要癥狀之一,其最典型的臨床表現是,精神萎靡不振、失眠、記憶力衰退等等,而且有些血壓低患者還會感覺到自己身體忽冷忽熱,雙腳麻木等,從而影響到他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。
4、其他癥狀
血壓低還會有很多其他的癥狀表現,比如不想吃飯、消化不良、腹脹等消化道癥狀,低血壓患者的抵抗力還是非常低的,嚴重的低血壓患者還會出現昏迷的情況。
總之,血壓低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,而預防大于治療,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積極的預防這種疾病發生,如果出現以上介紹的癥狀時,也不可以諱疾忌醫,否則會耽誤治療,從而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帶來更大的傷害。

低血壓怎么辦
對于生理性低血壓,平時要注意適當的保暖,避免受涼。另外促進血液循環,比如做一些體育鍛煉健身操、有氧的體操、慢跑、游泳、爬山,增強新陳代謝,增強血管彈性,保持血壓的穩定不至于降低。另外飲食要均衡,不要挑食,而且在站立位或者是起床時,不要馬上快速地做這些動作,盡量緩慢。另外對于原因明確的低血壓,比如有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重度的營養不良等,這個時候可以補充甲狀腺激素。對于缺鐵性貧血,可以適當的補充鐵劑、維生素C等。另外還可以適當的服用一些中成藥,比如西洋參含片、冬蟲夏草膠囊、補中益氣顆粒等。